“不讓一名員工家庭生活過不下去,不讓一名員工子女上不起學,不讓一名員工看不起病”是長慶建設工程處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提出的“三不”目標。工會深入持久地開展困難員工幫扶救助活動,為困難職工家庭鼓起了戰(zhàn)勝困難的勇氣,點亮了暗夜行路的心燈。
從“效益提升”到“惠及職工”
近幾年,伴隨著長慶油氣田大開發(fā)的進程,建設工程處進入快速發(fā)展的軌道,但有少數職工家庭在生活、醫(yī)療、子女上學等方面遇到了困難,生活陷入困境。據統(tǒng)計,2008年有困難員工59人,員工遺屬167人,困難家庭55個。建設工程處適時成立了處級困難員工幫扶領導小組,制定下發(fā)了 《困難職工幫扶管理實施辦法》,從指導思想、工作體系、資金籌集、幫扶標準、幫扶措施、幫扶程序等方面著手,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隊、大隊、處級三個層次的幫扶組織體系,確保幫扶工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,全面包容。
從“困難戶上訪”到“領導接待日”
為了使困難員工難有處訴、困有處濟,建設工程處建立了困難員工訴求體系,隨時了解掌握員工、遺屬的生活情況。黨政領導堅持月度“領導接待日”制度,工程處領導干部與困難員工結幫扶對子10戶。信訪辦、工會辦公室開門接納群眾來訪,困難員工可以通過書面信訪、口頭表達、登門面談等多種方式向組織多渠道反映情況。建設工程處主動建立健全困難職工訴求表達機制,努力做到——員工有困難,組織早知道。
在幫扶工作中,建設工程處工會提出要做到:聽在心上,說到心坎上,幫在所需上,舒解在困難的處理上。始終要求各級幫扶組織對困難員工做到四清:思想狀況清,家庭情況清,致困原因清,求助需求清。幫扶工作要做到:在困難員工“最盼”上下功夫,在困難員工“最急”上見真情,在困難員工“最需”處有作為,準確把握困難員工致困原因、困難程度。自2006年以來,工程處累計救濟困難員工93人,發(fā)放救濟金4.75萬元,困難救助款14.5萬元;遺屬168人,累計發(fā)放生活補助款123.12萬元,遺屬困難戶救助金23.5萬元。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
建設工程處在幫扶救助中,把 “輸血”與“造血”結合起來。職工遺孀范俊梅沒有收入來源,一人撫養(yǎng)著兩個上大學的孩子。工程處黨委知道后,把范俊梅一家列為特困戶,工會一次性給其5000元的救助金。在領導和困難家庭“一幫一”互助活動中,總經理主動與其“結對子”,幫其解決困難。2003至2005連續(xù)三年,處工會都出面為其申請無息貸款共計15000元。她的女兒賀妮娜大學畢業(yè)后,為了便于其照顧母親,工程處又主動解決了她的就業(yè)問題,破格將賀妮娜安排在公司內部就業(yè)。今年以來,工程處就先后幫助6個困難戶、8個子女謀職就業(yè),先后幫助7名困難戶的子女辦理了助學貸款手續(xù),幫助他們完成學業(yè)。
從“人人過得去”到“人人過得好”
針對困難職工的實際情況,建設工程處由過去注重“利益傾斜”轉向“利益兼顧”,把效益增量機制與收入存量調整相結合,把“人人過得好”與“人人過得去”相結合,開展暖心活動。領導干部和工會干部堅持職工患病住院后去
醫(yī)院看望,重大節(jié)日登門看望困難員工,
重傷亡故必須親自組織處理。2007年,工
程處機關一名職工患肝病,需要做肝移植
手術。高額的醫(yī)療費讓其家庭難以承受。
處工會發(fā)動機關全體職工員工開展捐助
活動。有些基層的同志聽說后也都積極捐
款,2天共收到500多人的捐款,計2.8萬
元。處工會積極采取其他幫助措施,使其及時順利地進行了移植手術。今年,工程處又一次性給予其大病救助5萬元,并對其子辦理了助學手續(xù),緩解了家庭經濟的壓力。
兩年來,各級組織累計慰問救助特困、困難、臨時困難戶、子女殘疾戶、離退休人員、員工病號1456人次,大病救助10人,發(fā)放大病救助款30萬元,給殘疾人士捐助安裝假肢、輪椅6人次。 (邵生琦 徐永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