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佛約好了一般,各地媒體傳遞著同一個聲音:高溫又來了!高溫天氣已經襲擊了全國大多數城市,酷暑提前來到。這樣的時候,人們不得不想到那個綿延了數年之久的沉重話題:熱熱熱。這不是一種夸張的感情抒發(fā),而是真實存在的現實圖景。
人們不得不說起那個 “長壽”了47年之久的暫行條例:《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》。1960年頒布的《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》是目前我國唯一一部高溫勞動保護法規(guī),時至今日,它已經“暫行”了47年,翻翻里面的規(guī)定,竟然還保留著夏季露天作業(yè)“應使用寬邊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寬大的服裝”,田間作業(yè)“應在適當地點建立男女分設的簡便廁所”等內容。它還會繼續(xù)“暫行”多久?對此,我們也難以展開想像。
“通知”代替法律,一直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奇怪現象,防暑降溫亦不例外。然而我們不希望繼續(xù)看到火燒眉毛時各級政府和部門接連發(fā)布防暑降溫的“緊急通知”。某種程度上,通知越是“緊急”,越是說明我們沒有充分的準備。公眾需要的是契合時代的立法和日臻完善的高溫預警機制,如此方能以不變應萬變。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遭受歷史罕見旱災的重慶市已經先行一步,經過一年多的前期調研,正在醞釀出臺我國首部“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法”。目前,《重慶市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(草案)》已經通過了立法聽證,施行指日可待!爸貞c經驗”告訴我們:高溫天氣固然是人力不可控制的自然災害,但保護勞動者在高溫天氣里免受傷害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。
在我看來,這是政府的不作為。那些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們,需要政府用積極作為給他們撐起一片陰涼,這是勞動者應得的福利,及時的高溫立法和良好的法律執(zhí)行,更撫慰著高溫下的人心。
責任編輯:sxworker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