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相臣是山東掖縣人,1929年生。上世紀50年代進入西安機械廠當鉗工。1960年,由國外進口的金剛石筆停止供應,直接影響到砂輪的修整和磨床的生產(chǎn)進度。時任西安遠東公司磨工的李相臣非常著急,向領導請求自己制造人造金剛石筆。他克服文化低、資料少、設備缺等困難,自己在火爐上做燒結實驗,終于在1962年試制成功我國自己的金剛石筆,滿足了生產(chǎn)急需。他用電焊法取代氣焊法焊接金剛石,使金剛石的消耗量降低95%,為國家節(jié)約資金135萬元。1964年,他帶領小組試驗生產(chǎn)人造金剛石,用靜壓法合成金剛石取得成功。1972年,他們歷盡艱辛,成功地利用水上爆炸的方法研制成聚晶大顆粒金剛石,使金剛石微粒產(chǎn)量提高2-3倍。僅1976年就生產(chǎn)金剛石3369克。隨后,李相臣又潛心研制金剛石工具。他和試驗組一起,日夜奮戰(zhàn),試制成功天然金剛石車刀,保證了引進項目生產(chǎn)的順利進行。他們先后研制了細粒度金剛石樹脂珩條、電鍍金剛石什錦銼、金剛石套粒鉆、金剛石切割片、金剛石小碗型砂輪、手型砂輪、杯型沙輪等十幾種工具及金剛石焊接機、立式工具磨研機、靜壓六噸手動壓力機、爆炸用金剛石模、金剛石加工電爐等機械。為金剛石系列工具批量生產(chǎn)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一些企業(yè)用上他們研制的金剛石工具,工效提高40多倍。他們的金剛石產(chǎn)品不但廣銷國內(nèi),還銷往美國等地。
李相臣1979年被評為陜西省勞模,同年被授予全國勞模稱號。曾被陜西省樹為“十二面紅旗”之一,曾當選全國四屆人大代表、黨的十一大代表。■白仲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