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困境中,我省各地的工人文化宮從實際出發(fā),想辦法、出主意、強化管理,改革求變,在冷清中確保工人文化宮俱樂部“職能不變、陣地不丟”,用不斷創(chuàng)新的探索精神為處于“四面楚歌”中的工人文化宮尋找著新的出路。
寶雞市工人文化宮新貌
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由于資金不足、設施陳舊、功能弱化、人才流失等種種原因步入冷清之中,但我省大部分工人文化宮在舉步維艱中堅強地發(fā)揮作用。盡管如此,各地政府、工會和文化宮本身并沒有被困難所“嚇倒”,而是從實際出發(fā),想辦法、出主意、強化管理,在冷清中謀生存、求發(fā)展,在堅守“職能不變、陣地不丟”中,用不斷創(chuàng)新的探索精神為處于“四面楚歌”的工人文化宮尋找著新的出路。
改革重組:
西安8家工人文化宮只剩4家
走在西安市紡織城工人文化宮的露天廣場,記者記憶中那個設施簡陋、道路泥濘的工人文化宮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燈火通明的景象。紡織城工人文化宮主任楊敏建說:“雖然目前西安市的直屬文化宮仍然存在著文商未完全分離的弊病,但是基礎設施的改造已基本完成!
由于歷史問題的積累和文化宮面臨的復雜現(xiàn)狀,工人文化宮的改革是一個重大的課題,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!案母锪耸菍に,不改革是等死”。這句話正好說明了工人文化宮的改革正處在進退兩難的徘徊之中。盡管工人文化宮的改革難,但我省的一些地方從來沒有停止過改革實踐的步伐。
2008年,經過廣泛調研,西安市總工會對直屬工人文化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。按照確保工會資產保值增值和文化宮職工隊伍穩(wěn)定的總體要求和機構、編制、職工人數、財政投入“四不增加”的原則,對邊家村、紡織城等八家直屬文化宮進行了“機構重組、資產剝離、事業(yè)統(tǒng)管”的改革。
為了建立起適應文化宮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用人機制,調動文化宮干部職工的積極性,通過直屬文化宮領導競聘上崗、職工自愿分流的方式對文化宮現(xiàn)有人事制度進行改革。他們還采取“劃轉、代管、委托經營”的方式,由市總工會企事業(yè)監(jiān)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市總工會對經營性資產進行漸進剝離,統(tǒng)一交由西安市總工會建強實業(yè)有限責任公司管理。在這次文化宮改革中,西安市總工會將原來的8家直屬工人文化宮縮減為4家,韓森寨、城區(qū)、環(huán)城西路、胡家廟工人文化宮已不復存在!爸睂傥幕瘜m多是西安市的一大特色,但長期以來,直屬文化宮弱、小、散的局面比較突出。通過這次重組以改變文化宮的現(xiàn)狀,通過采取‘劃轉、代管、委托經營’的方式,對文化宮經營性資產進行漸進剝離,從而使文化宮有精力、有能力開展更多職工喜聞樂見的活動”。西安市總工會事業(yè)發(fā)展部副部長馬俊談起文化宮的改革如此說。
(下轉二版)
(上接一版)
盤活資產:
不失為一種變革措施
2007年,洛南縣為盤活俱樂部資產,與上海全都超市聯(lián)營,建成了一棟總建筑面積為5305平方米的五層綜合樓,在產權不變的情況下,一至三層為超市經營范圍,四、五層為俱樂部辦公活動場所,從根本上改善了俱樂部的硬件設施。在此基礎上,他們建成了辦公室、閱覽室、棋牌室、會議室、運動場、音樂廳等“四室一場一廳”,并免費向社會開放。新的俱樂部建成后,除堅持經常性的文體活動外,還承擔了全縣各類文藝晚會、歌詠比賽、體育活動等,真正成為全縣職工群眾文娛活動的中心,昔日那種熱鬧的氛圍又回來了。
多年來,工人文化宮俱樂部設施陳舊,政府和工會的投入嚴重不足,在解決自身發(fā)展需要的資金問題上,靠盤活資產、引進社會資金不失為一條變革之路。
與我省大部分工人文化宮相同,咸陽工人文化宮位于咸陽市中心,地處商業(yè)中心和人流密集區(qū)。隨著城市高樓大廈的興起,年久失修的工人文化宮與周圍的高樓顯得格格不入。2002年,迫于影響城市整體形象的壓力和缺乏改造資金,在咸陽市總工會的協(xié)調下,文化宮通過土地產權置換方式與開發(fā)商對文化宮進行聯(lián)合改造。新建成的大樓高23層,按照合同,咸陽市工人文化宮與開發(fā)商各擁有一半資產。但大樓建成后,開發(fā)商試圖把文化宮全部占為己有,從而導致資產多年閑置,影響文化宮工作的正常開展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盡管咸陽市在盤活資產中遇到了挫折,但這個改革的路子是可行的。
重建:
樓高了麻煩也來了
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地方,政府愿意出錢建設工人文化宮俱樂部,是再好不過的選擇。志丹縣2005年投資建設了1000平方米的職工俱樂部大樓,縣總工會又投資10萬元增添設施,一個嶄新的、功能齊全的現(xiàn)代化工人俱樂部便矗立在志丹縣城繁華地帶,成為職工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地。寶雞市工人文化宮是我省唯一一家在第一批“全國示范性工人文化宮”獲獎的市級文化宮,曾經是寶雞幾代職工群眾心中的“樂園”。“工人文化宮有游泳池,每到夏天我都和同學一塊去那游泳,那里的水好,還便宜!痹趯氹u長大的張成告訴記者。2005年,在寶雞市行政東移中,市工人文化宮由原來的“市中心”搬遷到了寶雞市東區(qū)的行政新區(qū),新建的工人文化宮高大、宏偉,新建的演藝大廳設施齊備,廣闊的職工激情廣場可容納上千人。然而令寶雞市工人文化宮副主任馮曉偉沒有想到的是——設施好了,人氣卻沒了!距離市區(qū)遠是造成文化宮沒人氣的主要原因。樓高了,人氣沒了。這只是一種現(xiàn)象,但重建文化宮的舉措是對的,隨著寶雞行政新區(qū)人口的增加,記者相信這兒將不會寂寞太久!
西安、寶雞、洛南、志丹等市縣在文化宮設施、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所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,是我省工人文化宮整體冷清中的亮色,也為處在困境中大多數工人文化宮的生存發(fā)展帶來了啟示和拷問。那么,工人文化宮該怎樣發(fā)展?工人文化宮的出路究竟在哪里?
本報記者鄢山宇 閻冬
責任編輯:sxworker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
新聞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