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章建
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,能夠遇到的“貴人”不多。對于我這樣的基層寫作者來說,我最早遇到的“貴人”就是《陜西工人報》。
那時候,我剛剛技校畢業(yè)參加核工業(yè)建設(shè)。在白班、中班、零點式“三班倒”中度過了自己的青春。
當年在班組唯一能看到的報紙就是《陜西工人報》。最初是百無聊賴打發(fā)時間,滿足好奇,了解信息?粗粗,覺得有點意思了,就按照排版和興趣,一版一版挑選看,掌握一些談資。慢慢再看,心里敞亮了,也掌握了每個版面的內(nèi)容設(shè)置,分析文章刊登的需求,對報紙分析、研究、挑剔起來。后來,越看越不過癮,就開始剪下自己喜歡的文章,粘貼成剪貼本,拿回宿舍仔細揣摩。“吃透了”之后,就模仿著拿起筆紙寫起稿子來。
也算我運氣不錯,遇到了很多好編輯、好記者、好老師,他們不斷幫助、指導、鼓勵我,加之我還算是努力和勤奮,把稿子工整地騰在稿紙上,裝進貼著郵票的信封,投進心愛的綠色郵筒,從陜南山溝里飛進了《陜西工人報》編輯案頭,又登上了陜工報的某個“犄角旮旯”。
從陜工報的角角落落起步,我?guī)缀跎媳榱嗣恳粋版面的頭條、倒頭條。若要論起來,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至今三十年間,除了中途因工作原因擱筆之外,幾乎每周都會有我的一兩篇稿子——一版的言論和通訊,二版的故事和新聞,三版的雜談與班組論壇,四版文學副刊的散文、小說、詩歌,我都“嘗了個遍”。至今,我還保留著編輯老師寫給我的信和信里夾著的樣報。
論起來,我參加過多次陜工報培訓班,和記者一起進行過采訪學習,也和記者、編輯一起參加過筆會,還跟值班編輯一起參與過頭條題目審定,也多次榮獲陜工報舉辦的征稿、征文大獎,結(jié)識了很多工作人員,這些都成為我畢生美好際遇和幸福回憶。
通過寫稿、創(chuàng)作、改稿、培訓、交往,我得以成長,讓我在工作中學會了吃苦耐勞,學會了踏實努力,學會了堅韌不拔,增長了才智,提高了能力,得到了歷練。我也通過陜工報結(jié)識了一批埋頭創(chuàng)作的朋友,提升了自己對文學創(chuàng)作的認知,提高了文字駕馭的能力,堅定了自己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決心和動力。
感謝我的“貴人”——《陜西工人報》,讓我從青年時代就開始“兩條腿走路”,既撿到了職業(yè)的“芝麻”,也撿到了很多人不具備的“西瓜”,這是我的福氣,也是我的底氣。
責任編輯:白子璐
關(guān)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
陜工網(wǎng)——陜西工人報 © 2018 sxworker.com. 地址: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344649 E-mail:sxworker@126.com
陜ICP備17000697號 陜公網(wǎng)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(wǎng) 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或鏡像 網(wǎng)站圖文若涉及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