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煥
暮色四合,我摩挲著抽屜里泛黃的樣報,油墨香混著時光氣息漫來,恍惚又回到那個讓人心跳加速的冬日正午。陜工報于我,是字里行間的良師,是素未謀面的摯友,更是照見初心的一束星光。
2017年春,我在微信上第一次點開陜工報副刊。那時的我,是銅川一家水泥廠的一線職工,每日在粉塵與機器轟鳴中穿梭,唯有晚間的臺燈下,方有屬于自己的文字時光。我喜歡業(yè)余讀書寫作,剛剛開始關注陜工報,她于我像是仰望中的偶像。每當讀到陜工報副刊上的美文,墨色在紙上暈染出的煙火氣,竟讓我想起故鄉(xiāng)的土窯洞——原來工業(yè)齒輪間的縫隙里,也能長出如此溫潤的文字。從那以后,每期副刊成了我手機里的“精神下午茶”。
第一次投稿是在一個初夏的凌晨。我在單位值夜班,把兒子生日那天的雞飛狗跳寫成了《兒子的生日風波》,幾經(jīng)修改已經(jīng)是凌晨時分。點擊郵箱發(fā)送鍵時,窗外的天空已經(jīng)泛白,指尖還沾著未洗去的水泥灰,心里卻像揣了只撲騰的麻雀。日子在生產線的輪轉中悄然流逝,郵箱里只有自動回復的冷光。直到12月20日,那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午,區(qū)作協(xié)群里突然“叮咚”炸響,一個文友發(fā)來的圖片里,我的文章赫然占著“百味國際”版的頭條,標題下配著一幅暖色調的插圖,畫著捧著蛋糕的小男孩,像極了我兒子委屈又期待的模樣。
8年時光,陜工報成了我生活的刻度!秹糁械睦宵S!钒l(fā)表時,上海一位忘年交文友留言“鄉(xiāng)土記憶是文學的根”;《那年下井開絞車》見報后,煤礦工人說“讀到自己的影子”。這些互動讓我明白,副刊不是文字陳列室,而是普通人的精神驛站。2019年《那一抹“銅川藍”》獲獎時,我在朋友圈寫道:“是陜工報讓我發(fā)現(xiàn),水泥粉塵里也能開花。”這是基層作者最樸素的心聲。
陜工報于我,是漫漫長夜的星光——它讓我知道,生活從不辜負認真記錄的人,只要心懷熱愛,平凡日子也能在墨香里釀成星光,照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。遇見陜工報,是命運溫柔的饋贈,藏著無數(shù)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夢想的堅持。
責任編輯:白子璐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
陜工網(wǎng)——陜西工人報 © 2018 sxworker.com. 地址: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344649 E-mail:sxworker@126.com
陜ICP備17000697號 陜公網(wǎng)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(wǎng) 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(wǎng)站圖文若涉及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